[6]宗成庆.统计自然语言处理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8. [7]宋玉柱.现代汉语语法十讲[M].天津:南开大学出版社,1986. [8]沈怀兴.“离合”说析疑[J].语言教学与研究,2002,(6). [9]黄晓琴.“离合词”研究综述[J].伊犁师范学院学报,2006,(6). [10]张淼淼.“离合词”研究综述[J].忻州师范学院学报,2007,(2). [11]周上之.离合词是不是词?[J].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,2001,(4). [12]沙吾丽·库尔班别克.浅谈离合词教学[J].新疆教育学院学报,2002,(9). [13]刘江涛.离合词特点再认识[J].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(汉文综合版),2004,(7). [14]鲁文霞.谈离合词的界定与对外汉语教学[J].语文学刊(外语教研版),2005,(5). [15]吕文华.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[J].语言教学与研究,1999,(3). [16]范妍南.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问题[J].语言教学与研究,2007,(5). [17]王彬.由扩展法看“离合词”[J].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6,(9). [18]毛文星.谈汉语离合词的教学原则[J].语文学刊,2010,(5). [19]王素梅.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、扩展及用法[J].沈阳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1999,(4). [20]任海波,王刚.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[J].语言科学,2005,(11). [21]李海波.手工分词和词性标注的问题[J].现代语文(语言研究版),2010,(7). [22]王会琴.离合词的研究及作用[J].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08,(7). [23]王海峰,李生,赵铁军.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离合词的处理策略[J].情报学报,1999,(8). [24]王用源.废“离合词”兴“组合词”[D].天津: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04. [25]王春霞.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[D].北京: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01. |